公司擁有低溫提取活蛋白先進生產技術 更優質、更安全、更衛生
全國統一熱線 13863787777
蛋白質的生物活性是指蛋白質作為酶、激素、抗原與抗體等所具有生物學功能。
生物活性喪失是蛋白質變性的重要特征,因為蛋白質的生物活性與其構象密切相關,有時蛋白質的空間結構只有輕微變化即可引起生物活性的喪失。
蛋白質變性后理化性質發生改變,如旋光值改變、特性黏度增大、紫外和紅外吸收光譜改變失去結晶能力、黏度增大和溶解度降低,甚至凝集、沉淀。因為有些原來在分子內部的疏水基團由于結構松散而暴露出來,分子的不對稱性增加,因此黏度增加擴散系數降低。
變性導致的蛋白質疏水基團大量暴露在分子表面,也使得親水基團在表面的分布相對減少,致使蛋白質顆粒不能與水相落而失去水膜,很容易引起分子間相互碰撞而聚集沉淀。
蛋白質變性后,分子結做松散,暴露出一些活性基團,使原來不能發生的一些反應能夠發生,如易被蛋白酶水解。
在可進變性中,蛋自質分子內部結構的變化不大,只是某些鍵(如氫鍵)遭受輕微破壞,如果除去變性因素蛋白質可恢復其天然構象和生物活性。例如,核糖核酸酶在尿素和b-疏基乙醇的作用下,其天然構象朋質。我自質變性。用透析方法除去尿素和b-疏基乙醇其構象和生物活性又得到恢復。